1939年12月8日,中国军队在广西前线发起了一场决定性的战略反攻,目标直指战略要地昆仑关。这场战役被视为收复南宁的关键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杜聿明将军指挥的第5军承担了主攻任务。作为当时中国军队中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被誉为天之骄子,其下辖的郑洞国200师、戴安澜荣誉第1师和邱清泉新编22师都是国军中的王牌劲旅。这些部队的指挥官们后来都成为了抗战名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曾在德国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具备出色的指挥才能。
经过十余天的惨烈战斗,昆仑关战场呈现出胶着状态。荣誉1师和200师在激战中损失惨重,有的步兵团甚至损失了七成以上的连级指挥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杜聿明果断决定将这两个师撤至二线休整,将最后的攻坚任务交给了邱清泉率领的新编22师。这支被誉为钢铁之师的部队在此前的六塘阻击战中仅小试牛刀,保存了完整的战斗力。经过邱清泉按照德国军事标准进行的严格训练,22师已成为国军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之一。邱清泉本人常以头经刀砍始为贵,尸不泥封方为香的豪言激励将士,展现出一名铁血将领的非凡气概。
展开剩余73%1939年12月28日,这场决定性的总攻正式打响。邓军林团长率领精锐部队率先发起攻击。在日军密集的交叉火力下,中国士兵们前赴后继,伤亡惨重。邓军林临危不惧,果断调整战术:将高射机枪平置压制日军火力,同时组织爆破小组匍火前进,用手榴弹精准投入日军工事的射击孔。这一战术调整取得了显著效果,突击队成功突入日军阵地,双方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战场上随处可见折断的刺刀、染血的军刀,有些武器甚至深深插入阵亡者的身体无法拔出。在界首高地的争夺中,敌我双方士兵甚至抱在一起同归于尽,战后清理战场时发现数十对至死仍纠缠在一起的尸体,场面令人震撼。
12月29日,在肃清外围阵地后,昆仑关主阵地近在咫尺的最后攻坚战打响了。邓军林团第5营担任主攻任务,但日军在关前高地构筑的交叉火力网给进攻部队造成了巨大伤亡。两次冲锋均告失败,冲锋排几乎全军覆没,排长周中栋壮烈牺牲。眼见战况胶着,邱清泉亲临前线指挥。就在他观察敌情时,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命中指挥所,造成重大伤亡。面对杜聿明下达的三小时内必须攻克昆仑关的死命令,邱清泉决定亲自带队冲锋。他组织了一支由邓军林率领的敢死队,每人配备冲锋枪、八颗手榴弹和一把大刀。
在炮火掩护下,30名敢死队员如猛虎般扑向日军阵地。然而日军暗堡火力依然凶猛,冲锋受阻。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发炮弹在邱清泉附近爆炸,气浪将他掀翻在地,炸断了他两颗牙齿。这位铁血将军怒不可遏,吐出口中鲜血,抄起一把砍刀就冲向敌阵。身负重伤的补充团长杜超然也挣扎着用仅剩的一只手抓起手榴弹跟随冲锋。在师长的感召下,全师官兵士气大振,如潮水般涌向日军阵地。经过惨烈厮杀,新22师终于突破了日军最后防线。日军联队长在掩护残部突围时双腿被击断仍负隅顽抗,最终被手榴弹炸得粉身碎骨。一名日军炮兵因背负沉重器材行动迟缓,也被击毙。
1940年元旦前夕,昆仑关终于被中国军队收复。战场上遍布日军遗弃的重型武器和横七竖八的尸体,与新22师将士的欢呼声形成鲜明对比。此役日军伤亡近6000人,包括中村正雄少将在内的三名联队长阵亡,仅有102人被俘,足见其抵抗之顽强。当胜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时,邱清泉却因重伤躺在野战医院,上唇撕裂、牙齿断裂的他无法与将士们共同庆祝。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军队在桂南战场的重要胜利,更展现了国军将士不畏牺牲、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发布于:天津市爱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